查看原文
其他

还记得那个与你偶遇的她么?

2018-02-20 党委宣传部 河南师范大学

在学校西校区中心花园的草坪上

有一座“师道罔极”的石刻






这一石刻是怎么来的?

“师道罔极”又是何意呢?

说起它的由来

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讲讲它的内涵

既有历史意蕴

也有现实意义

更有可持续的未来意味



记得自2001年起,河南师范大学(原新乡师范学院)78级物理系的同学们,相互联络,酝酿2002年毕业二十周年同学聚会的事情,纷纷希望在母校工作的几位同学(袁瑞旭、罗建平、张现周、高金辉、汤跃明)给予组织,以促玉成。


于是,他们几个在母校工作的同学开始商议筹办同学聚会之事。在这个过程中,时任校友会主任的黄斌学弟给予了帮助和支持,他建议他们通过聚会做好校友通讯录,并希望能给母校捐赠纪念品。



当时,学校正在建设一系列新的建筑物,许多有历史的建筑物都被取代而消失了,整个校容校貌呈现出新学校的样态。这使得他们产生了一些情感上的想法:二十年了,同学们回来母校去何处寻觅当年呢?怀旧的思念如何宣泄?每年都有新生代学生进入学校,他们又从何处看到这个学校的厚重历史呢?……在这样的情境下,该给母校捐赠何种纪念物呢?


同学们相互征询,认为捐赠的纪念物应该是能够恒久永存,可以置放在校园的公共活动场所成为一道校园景观。这样,大家的意思都指向了给母校捐赠一座石刻。然而,在石刻上镌刻什么词语呢?





同学们几经讨论形成了这样一些共识:一是所刻的词语要能够表达出我们这些学子们对于母校和恩师们的感恩之情。二是所刻的词语可以展示我们这批师范大学生的理念和情怀。三是所刻的词语能够显示出母校有厚重的历史意蕴。四是所刻的词语能够彰明母校作为师范大学的精神特点。


基于这些共识,同学们有许多建议,诸如“感谢恩师”、“师恩重于泰山”、“师恩难忘”、“师恩永恒”、“桃李芬芳”、“杏坛情深”……然而,反复品味,都难以令人满意。


后来,扩大征询范围,特别是征询文学功底深厚的一些老教师。最后,我们采纳了新乡学院(原平原大学)教授刘乾老先生的建议:“师道罔极”。河南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高等学府,师道是根本!是精髓所在!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礼记·学记》中有阐释“师道尊严”的思想,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著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宋代,人们常讲“师道不立则天下无善人”的观点。


在古人来看,道者,善之理也。老师是道的传承者,有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哪里有道,哪里就有老师;谁懂得道,谁就是老师;谁行道,谁就能为师。


那么,何谓师道?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天地君亲师”。天,有天道;地,循地道;君,行君道;亲,敬人道;师,履师道。所谓师道,一般来说就是指尊师重道之理,从师问学之道;也指老师的地位、作用以及尊师之风尚。师道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和为师理念,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社会价值的充分认同和坚守。





师道包含有修德之道、为善之理,处世之道、做事之责,学养之道、传道之法,治学之道、育人之方,等等。教师,是文明的使者。师道,可以说既是文明的历史聚集又是文明的辐射源,预示着文明的未来走向。师道之于师德,更为根本。


须知,古人有云:道之内得于己,外施于人,谓之德。没有道,何来德呢?得道,方有德。师道,自历史而来,积淀之深厚,影响之深远,传承之不灭,功力之无形,延续之无疆……是故,师道,乃是师范大学永续发展的精神之魂!


如此道理,使得同学们感到:“师道罔极”这个词语有历史厚重感,有中国传统教师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河南师范大学的校园精神特点,也表达了我们这批师范大学生的情怀和理念,更显示出了我们这批学生对于母校和恩师们的无限敬仰和感恩之情。


于是,由袁瑞旭、张现周等同学专程聘请了新乡市著名书法家杨焕章先生,在石头上书写上了“师道罔极”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2002年10月2日,是可以载入河南师范大学历史史册的一天。这一天上午9时许,参加物理系78级同学聚会的一百多名同学和学校的领导以及几十位物理系的老师们,围站在学校中心花园东边的草坪上,为“师道罔极”这一石刻举行了揭幕仪式。在揭幕仪式上,德高望重、年龄最长的邢和平同学代表全体同学作了激情洋溢的发言:



“师道罔极”石刻是物理系七八级全体学生毕业二十周年时赠给母校的纪念。它为美丽的母校又增添了一道永久的靓丽景点。


石刻上的篆章 “义重泰山轻”,颂扬了母校和恩师们对我们教育培养的恩情重于泰山。


石刻大字“师道罔极”的意义是:为师之道无限伸延没有终极。它揭示了教育事业的内涵无比深奥,教师工作的前途无限远大,教师育人的恩德无上崇高。它是学生对母校和恩师培养教育的感激和崇敬,也是对我们师范学生自己的鞭策和激励。


……

 




“师道罔极”这一石刻,后来在2006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发挥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她被凝练为河南师范大学的校园精神:“师道罔极、自强不息”!此内涵被诠释为:



为师之道永无止境,无限拓展、延伸,须孜孜以求之,丝毫不容懈怠;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屈不挠,进取不已。内涵深厚、外延无垠的为师之道,对学生的影响不仅终其一生,而且又被学生承传、发扬、光大,向无数个方向延展而永无止境地产生影响。促使勇于求真、勤于求善、乐于求美的众多贤良在上下求索的曲折险途中矢志不移,自强不息。




师道,积淀文明、彰显文明、发展文明,这就是河南师范大学的精神!今天,河南师范大学又站在了省部共建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梯上,“师道罔极、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必然为其永恒提供!


文章发表于《河南师大报》

第762期(2016年4月9日)



往期热文↘


- 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

- hnsfdx1923 -


来源 | 河南师大报

文字 | 罗建平

编辑 | 王  甜  张子祎


- 微博:@河南师范大学 -

- 投稿邮箱:hnsddwxcb@163.com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